登錄

清風 | 義方既訓 家道穎穎

    分類:清廉國企 作者:總管理員 發(fā)布時間:2025-06-30 閱讀量:38

“義方既訓,家道穎穎”,出自西晉文學家潘岳的《家風詩》。這句話的意思是踐行合乎道義的家教準則,能彰顯家族風范、昌隆家業(yè)。“千家萬戶都好,國家才能好”,家風正,則家業(yè)興旺、代有才??;家風不正,則衰敗難逃,甚者貽害社會。

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(tǒng)風尚,體現(xiàn)著家庭或家族的價值觀,為形成良好社會風尚提供重要支撐。在歷史的長河中,千千萬萬個家庭賡續(xù)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中的優(yōu)秀品質,形成許多有代表性的家風傳承。北宋司馬光家族祖孫三代皆以儉為美。其父司馬池為官清正、生活樸素,教導子侄崇儉抑奢。司馬光從小不喜歡金銀華服,他在《訓儉示康》中訓導其子司馬康要學習節(jié)儉之道,以奢侈敗家喪身者為戒,牢記“儉,德之共也;侈,惡之大也”。在周圍奢靡之風漸起時,司馬光寫家書教導后輩力戒奢靡,謹身節(jié)用。在他的教育下,其子司馬康養(yǎng)成清白高潔的品性。

家風作為家庭的精神內核,直接影響到個人的行為方式與思想理念。好的家風濃縮著祖輩的人生智慧,如大樹生根滋養(yǎng)后人。《朱子家訓》中有“黎明即起,灑掃庭除,要內外整潔。既昏便息,關鎖門戶,必親自檢點”的規(guī)定??此片嵥?,實則是在晨鐘暮鼓的作息中,培育出勤勞守時的品格。家風,將道德準則轉化為日常實踐,讓精神品格在柴米油鹽中代代相傳。曾國藩家族有“勤儉孝友”的家訓,不僅培養(yǎng)出多位棟梁之材,更成為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家風的典范。錢學森的家族,傳承了“科學報國、嚴謹治學”的家風。其父親錢均夫常以“人惟知所貴,然后知所恥”來訓導子女,要求錢學森嚴以律己、精研學問。錢學森赴美留學前,父親“科學救國”這句囑托伴隨了錢學森的一生。留學時他保持每日記科研筆記的習慣,歸國后更是將嚴謹的學風融入家庭教育。其子錢永剛在訪談中提到,“父親對個人的閱讀時間‘錙銖必較’,愛看書的習慣保持了幾十年。他總說‘知識是嚴謹的,容不得半點浮躁’。”在錢學森的家里,長輩從未空談大道理,而是以身體力行的科學精神與治學態(tài)度,讓“科學報國、嚴謹治學”的家風在無聲處代代相傳。

家庭和睦、家教良好、家風端正,子女才能健康成長,社會才能健康發(fā)展。林則徐有言:“子孫若如我,留錢做什么?賢而多財,則損其志;子孫不如我,留錢做什么?愚而多財,則增其過。”正如《周易》所言,“積善之家,必有余慶”,當優(yōu)良家風在時光長河里深植根系,家庭便會在歲月傳承中持續(xù)迸發(fā)蓬勃生機。如果子女品格不端,縱然留下萬貫家財,亦如沙土筑塔,終將傾頹。

不管是西漢的疏廣、東漢的楊震,還是北宋的范仲淹、清代的林則徐,或是焦裕祿、楊善洲,在家風家教方面都認準一個道理:留給子孫清正廉潔的高貴品質,勝過萬千財富。

家風包含著田間地頭躬身耕耘的質樸品格、市井巷陌謙和禮讓的處世哲學和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家國情懷。樹立良好家風家教,當知行合一、以身為范。新征程上,黨員干部要帶頭培育和弘揚良好家風,既以身作則、當好表率,又對親屬子女看得緊一點、管得勤一點,不聽之任之、袒護縱容,讓良好家風匯聚成社會清風。

(來源:中央紀委國家監(jiān)委網站)

上一篇:沒有了

下一篇:清風 | 心正則事正

Copyright?2018 All Rights Reserved版權所有 湖北省成套招標股份有限公司     備案號:鄂ICP備10208585號-1 網站建設:京倫科技

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3424號